
巴格爾特種肥 | 當歸種植技術(shù)
- 分類: 中藥材種植技術(shù)
- 發(fā)布時間: 2021-05-12 09:12:00
- 訪問量:
巴格爾特種肥 | 當歸種植技術(shù)

作為補血圣藥的當歸,伴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在醫(yī)學當中的應(yīng)用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,雖然說這個時代看似是一個中醫(yī)沒落的年代,但是中藥仍舊在默默的貢獻自己,當歸就是中藥很好的代表。
1、選地整地
育苗地宜選陰涼的半陰山,以土質(zhì)疏松、肥沃的砂壤土為好;栽培地,要選土層深厚休閑地或二荒地。7月中旬,先將灌木雜草砍除,鋪于地面,火燒煉山,隨后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,日曬風化熟化。然后,于栽種前,結(jié)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2500公斤,翻入土中作基肥。播前再淺耕1次,作成寬1、3米的高畦,畦溝寬40厘米,四周開好排水溝。
2、移栽
一般于4月上、中旬移栽為適期。過早,幼苗出后易遭晚霜危害;過遲,種苗已萌動,降低成活率。在整于耙細的栽植地上,將層積苗,按行株距33×27厘米按三角形錯開拎穴,穴深20厘米。然后,選擇種苗根頸粗0、3-0、4厘米,每穴按品字形排列栽入種苗3株,栽后邊覆土邊壓緊,覆土至半穴時,將種苗輕輕向上一提,使根系舒展,然后蓋土至滿穴,施入適量的火土灰或土雜肥,覆蓋細土沒過種苗根頸2~3厘米即可。
當歸種植技術(shù) 當歸種植時間及方法
當歸的田間管理
1、苗期管理:播后必須保持土壤濕潤,以利種子萌發(fā)。40天左右挑松蓋草。苗高約3厘米時,松土1次,即時拔除雜草,伏天過后,選陰天將蓋草全部揭去。苗期注意防旱排澇。
2、起苗貯苗:寒露至霜降氣溫下降至5℃左右苗葉開始枯萎時,將苗子挖起,稍帶些土扎成小把,晾去水分進行窖藏或堆藏,苗齡過大不宜堆藏,堆藏時注意頭朝外、根朝里擺放。
3、補苗間苗:正常情況下,移栽后20天左右苗出齊后,進行間苗補苗,宜在陰雨天用帶土的小苗補栽。栽后約3月定苗,拔除病苗、弱苗,每穴保留1株。
當歸種植技術(shù) 當歸種植時間及方法
4、中耕除草:5月中旬,進行第一次除草,宜淺鋤,土不埋苗。6月中旬,第二次鋤草,可深鋤,以促進根系發(fā)育。
5、拔薹:移栽后,當年開花結(jié)果的植株叫早期抽薹,根部不可藥用,宜全部拔除。
6、追肥:當歸為喜肥植物,6月下旬葉盛期和8月上旬根增長期,應(yīng)追施磷、鉀和氨肥。
當歸種植技術(shù) 當歸種植時間及方法
當歸的留種
當歸采種之時,須經(jīng)常到田間觀察。從花莖頂端往下看,見第一穗呈粉紅色,第二穗呈淡紅色,第三穗呈淡黃色,即需收獲(一般在8月上中旬)。成熟過度的種子,育苗移栽后,會提早抽薹,因此最好在種子八成熟的時候,折下果穗,插在水里或濕土里,或者卷在青蒿里,經(jīng)12~48小時,見呈白色即已完成后熟作用。將收獲的果穗扎成小把,連稈帶枝掛在無煙、干燥通風處,使其充分干燥(含水量低于8%),然后脫爛除去雜質(zhì),密封貯存在干燥涼爽處。忌曝曬、烘烤、雨淋。
直播栽培必須選留成熟度高、籽粒飽滿充實二年生種子,用這樣的種子直播,出苗早、發(fā)苗旺、生長迅速,是獲得高產(chǎn)的重要因素。但這樣的種子只適用于直播,不能用于育苗。
當歸種植技術(shù) 當歸種植時間及方法
當歸的主要產(chǎn)地
當歸國內(nèi)分布主產(chǎn)區(qū)甘肅、云南、四川、寧夏等地多有栽培,生于高寒多雨山區(qū)。當歸均為栽培品,主產(chǎn)于甘肅岷縣、宕昌、武都、漳縣、渭源、文縣等地。云南省維西、德欽、中甸、蘭坪等縣以及四川、陜西、湖北等省也有生產(chǎn)。其中以甘肅岷縣和宕昌產(chǎn)量高,品質(zhì)最佳,有“中國當歸之鄉(xiāng)”之稱。
當歸國外分布:當歸原產(chǎn)亞洲西部,歐洲及北美各國多有栽培。我國1957年從歐洲引種歐當歸。
當歸種植技術(shù) 當歸種植時間及方法
當前當歸的市場需求量不斷沒有減少,種植當歸的人也在不斷的增加,相較于長期與藥材打交道的藥農(nóng)來說,新時期的當歸種植者仍舊缺乏相應(yīng)的種植經(jīng)驗,因此在掌握當歸種植技術(shù)的基礎(chǔ)上,更重要的是多實踐和學習。
上一個 :
第一頁
下一個 :
巴格爾特種肥 | 黨參種植技術(shù)
上一個 :
第一頁
下一個 :
巴格爾特種肥 | 黨參種植技術(shù)
頁面版權(quán)所有©河南省巴格爾進出口貿(mào)易有限公司
Copyright © 2020-2021 河南省巴格爾進出口貿(mào)易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